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优秀7篇-能下分的捕鱼
时间:2023-02-12 04:08:14
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旅游业更加繁荣,旅游成为一项非常热门的行业,因此对旅游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优秀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篇一
旅游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的一种生活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旅游项目的需求趋向多样化,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休闲融为一体,迎合了人民群众对于 红色文化 的需求,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发展态势良好。
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15~20xx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红色旅游,对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有利于保护革命文化遗产
承载革命遗物的革命文化遗产是 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 ,具有很高的历史性与科学价值,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成果。通过参观革命文化遗产,可以让我们直观地回顾历史。我国《 十一五 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 要高度重视重要革命历史文物的收集、整理和重点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 。随着国家对革命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力扶持与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对于革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保护与整合我国的革命文化遗产,还能更好地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个民族,没有优秀的精神品格,就难以立足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国民族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 精神等,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让民族精神得以丰富与延续。
红色象征着革命,红色旅游蕴含的 红色文化 ,即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广泛的文化理念,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表现我国的民族精神,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弘扬民族文化,使国内外的旅游者深刻地认识中国的红色文化,了解中国的优秀革命传统。
有利于发展旅游经济
伴随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与旅游业的发展,红色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在全国掀起了一股革命历史文化旅游热。红色旅游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腈和秀丽的自然景观,还可以在旅游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游。革命老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坚持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利于拉动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老区产业结构,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据统计,每年全国各地红色旅游区的旅游效益为200亿元,同时促进了交通、农业、食品、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论文。红色旅游可以刺激旅游消费市场,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重视红色旅游项目的建设与开发,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有利于加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纪念地,领袖故居,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红色旅游的载体。全国有许多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是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崭新宣传形式,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区,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部栩栩如生的教科书,在欣赏人文红色景点时,以参观革命纪念地的方式了解到无数中华民族的先烈们为了振兴中华齐心协力,同仇敌忾的感人事迹,潜移默化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灌输给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传统,培育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体制欠缺
红色旅游景区是由旅游部门与文化部门共同管理,由于两个部门各自不同的职责而发生分歧,如文化部门出于保护文物资源的意愿不愿让旅游部门来开发景点,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不利于我国红色旅游的充分开发与发展。
资金短缺
红色旅游资金大部分是由政府拨款,缺少其他资金的扶持,政府设立了红色旅游专项基金,但是资金管理乏力,部分革命文化遗产因缺少进行维修与保护的经费而遭到破坏与毁灭。一些景点的改扩建工程只能搁置,导致红色旅游景点的经济发展滞后,开发利用的空间不大。一些地方的红色旅游景区基础配套设置不完备,交通、餐饮、住宿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另外,红色旅游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一般采用以橱窗展示的方式,缺少吸引力,难以激发旅游者的共鸣,达到教育的效果。
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红色旅游的从业人员不断扩充,由于红色旅游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当前从事红色旅游服务的人员良莠不齐,一些招聘单位缺少对他们的培训意识,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在对游客进行讲解中,不能很好地提炼当地红色景区所折射的红色文化的内涵。
发展红色旅游的途径
加大资金投入
红色旅游景点除了国家和政府的各项资金外,还要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广泛吸纳来自社会团体,投资产和社会群众的投资,用这些资金来完善景点的建设工作和相关配套设施,要引进现代科技,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和声、光、电等感官媒介将单调的陈列资源生动化,使人身临其境,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集教育性与观费l生于一体,增加旅游景区的吸引力,使红色形象深入人心。
提升红色旅游品牌效应
红色旅游区和革命老区的所在地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管理与协调机制,运用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手段整合红色资源,合理开发,不断拓展红色旅游的发展空间,扩大国内与国际市场,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
旅游业是形象产业,应广泛利用电视、杂志、报刊、网络等传播媒介宣传红色旅游,宣传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特别是在建党纪念日及旅游黄金周时期加大宣传幅度,增加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
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高红色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服务管理人员及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吸收旅游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和旅游管理人才到旅游服务行业中来,培养红色景区的导游和讲解员的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要求他们熟知革命历史,选派一些工作人员去外地学习工作经验与方法,从而提高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发展红色旅游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中国革命发展史,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传输给青少年,培育爱国主义情感,汇集民族凝聚力,坚定热爱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优良革命传统,发扬先进文化,自觉抵制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养成艰苦朴素与自强不息的行为习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在全社会营造弘扬和学习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的氛围,让红色旅游得到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康平、李正兴论文。红色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道德与文明,2015(1)。
[2]陈志永、李育。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学术探索,2015(10)。
[3]刘桂兰。试析红色旅游的精神价值[j]。中州大学学报,2015(2)。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篇二
1、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2、智慧旅游视域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4、微课在旅游管理教学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5、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现状的调查问卷
6、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效益最大化研究
7、浅谈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安全风险防范及管理措施
8、智慧旅游视域下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途径
9、新时期高职旅游管理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分析
10、旅游管理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教学实践
11、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探究
12、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形式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
14、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15、社区角度下生态旅游管理的研究
16、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分层培养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探索
17、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微课应用效果探析
18、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保证体系分析
19、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关于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分析
21、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创”实践教学探索
22、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浅探
23、浅谈如何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导游语言素养
24、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25、信息化技术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6、浅谈旅游管理教学中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运用
27、关于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8、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9、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提升“双师”素质途径研究
30、浅谈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
31、旅游管理专业课“金课”建设刍议
32、新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融合研究——以广西某高职院校为例
34、深度融合的高职旅游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35、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36、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院本教材开发研究
37、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
38、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问题探索与研究
39、“互联网 ”背景下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
40、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范文 篇三
浅谈国内外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
1、引言
旅游景区是自然或者社会资源被旅游企业所利用以后的一种特殊企业,员工管理是旅游景区快速发展的根本,旅游景区企业本身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而处于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人力资源,其作用远比物资资源重要得多,经营成本中人工费用占有极大的比重,人力资本是推动景区经济的核心因素。一直以来,旅游景区宣称: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但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重视却远远不够。由于景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景区工作的员工分布广,地处偏远山区,因此景区员工的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差,员工流动频繁,使得景区的服务质量波动性很大,直接影响到景区的效益。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效益,景区在员工培训方面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但是这种资金的投入是重复性的,重复性的投入直接导致了景区经营成本的上升而使景区年终总利润的下降。所以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挖掘员工潜力,留住员工从而提高组织效率、控制景区员工管理成本、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是很多旅游景区都在研究的问题。
一直以来,众多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或者是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研究一直不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力资源系统与组织绩效的关系问题、人力资源系统与组织战略的关系问题、人力资源系统与组织文化的关系问题、人力资源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人力资源系统政策子系统与实践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问题、人力资源实践活动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问题等,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查阅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的文献发现,针对旅游景区人力资源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
2、研究综述
2.1国外研究
笔者查找了众多国外关于旅游景区的研究,发现专门针对旅游景区进行人力资源研究的文献寥寥无几,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针对旅游行业整体情况的研究,部分的学者在其旅游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中提到了一些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的管理内容,如michael riley在1991年在其《旅游住宿业与旅游业的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industry》)一书中对旅游业人力资源的总体阐述。书中其系统地阐述了住宿业与旅游业的人力资源市场情况;工作中的员工、技能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与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1]。此类的研究都只是笼统的旅游企业或是旅游住宿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针对性不强,且对景区人力资源管理来说缺乏一定得可操作性。
从目前查阅的文献看,只有英国的约翰?斯沃布鲁克专门针对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了研究,约翰?斯沃布鲁克(2000)指出了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他将旅游景区分为国营和私营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针对不同的旅游景区性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阐述。他认为私营景区存在这些问题:员工流失率高;需求的季节性强导致景区大多数工作是临时性的,景区员工工作的社会地位低;大多数景区的职业结构不合理;缺乏 “渐进阶梯”;企业工作要求苛刻;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门知识;缺乏对景区员工公正的资格认证和培训方案;高层次复合人才、多种类的管理及技术等实用人才缺乏。
国营景区存在的问题:低流失率,景区很难吸收“新鲜血液”;僵化的工作惯例;固定工资制。他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景区经营者应该从战略角度考虑的问题[2]。他的研究主要是从英国的景点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讨论的,可能会有些与我国景区情况不相符合的地方,不过,他所讨论的问题却不是英国独有的。另一方面,他对景区人力资源的研究也只是在景区总体研究中的一部分,论述相对有限。
2.2国内研究
在我国文献不是很多,总结有限的文献发现我国针对旅游景区的研究主要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发展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对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理论的研究;二是对旅游景区某一具体类型人力资源的管理研究;三是旅游景区人力资源教育研究;四是对旅游景区与周边社区结合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五是对旅游景区人力成本的研究。
2.2.1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
一直以来,众多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或者是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研究一直不少。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理论基础上,许多学者对旅游景区的服务与管理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对没有脱离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大部分是对景区人力资源各个环节的统一论述,实际上,可以这么说,这些研究都只是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解释景区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突破较少。这一类型的研究最大的优点就是在研究基础理论的同时结合了旅游景区的具体情况,还有一些研究为景区提出了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规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赵黎明、黄安民和张立明等(2002)在他们的研究中有涉及对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的研究,研究对旅游景区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论述。应用了人力资源基础理论说明了景区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结构的设置与景区人力资源预测开发等方面的理论,并对旅游景区员工手册的制定等提出了详细的操作规范[3]。此研究使我们对景区人力资源的管理有了更具体的操作模版,但研究的突破性不足,景区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不够突出是这些理论研究的局限性所在,同时对景区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系统性还较差。
与上述针对所有景区的人力资源系统研究不同,随着我国旅游景区开始重视开发,同时重视盈利,这与以前我国的旅游景区主要是在于保护资源所不同,同时由于一些人造景观为主的景区的出现,景区开始了商业化的发展道路,学者们在提出经营上的两权分离的同时,还针对具体的旅游景区对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具体的研究。
3、结语
国外对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不多,国内理论界、学术界对于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上缺乏系统、深入、全面的研究,远不如饭店业和旅行社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熟。就仅有的相关研究也只是介绍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或在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中作为一个章节介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或是翻译国外的著作,并没有专门的著作研究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为数不多的一些对旅游业人力资源研究里,也只是从宏观的角度泛泛而谈,对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针对性不强,指导不足。同时,这些理论研究缺乏我国景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证研究,我国景区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比较落后,饭店业、旅行社在一开始就注重引进国外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已发展得较成熟,而国内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运作不甚规范。但实质上景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已经比较突出,在我国逐渐开放景区的情况下,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和成本控制需要探讨出更多更科学的方法。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篇四
1、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
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
6 、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
7、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8、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
9、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
10、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11、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
12、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13、整体产品观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4、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5、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
16、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7、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
18、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
19、关于商用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
20、论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视觉影响问题
21、旅游与社会互动关系初论
22、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23、论导游的品质对服务的影响
24、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25、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26、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7、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
28、旅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旅游广告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
30、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
31、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32、浅谈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中的运用
33、论旅游饭店集团的成长方向
34、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
35、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
36、浅论我国商务旅游开发
37、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
38、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39、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问题初探
40、旅游企业品牌战略探讨
41、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42、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43、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
44、饭店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培养途径
45、饭店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探讨
46、旅游保险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47、浅析我国国有饭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8、旅游业的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对策
49、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
50、旅游开发中人文景观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篇五
[摘要]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职业能力低、适应能力差、缺乏服务意识等现象,折射出旅游管理专业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职业能力;实习实训;校企合作
1.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宏伟目标,从此中国旅游行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旅游业地位不断提升、旅游人才急需,旅游管理专业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的机遇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却在就业环节受到了冷遇。据有关统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当中有60%以上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与此同时,旅游行业中逐渐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大专生。①面对严峻的事实,高校也开始反省在专业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2016年1月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提出了全国旅游重点工作之一是“加强旅游理论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这无疑是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改革的一剂“强心针”。目前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在现实中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计划不合理,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技能培养的问题。就安顺学院旅游学院为例,每年的专业实习,尤其在实习初期,从各实习岗位上普遍暴露出学生“眼高手低”,自身定位不明晰,对旅游行业认识不准确,缺乏服务意识,客人满意度差等突出问题。专业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低的第一个爆发期;第二个爆发期是在学生毕业择业时,部分学生由于实习时不愉快的经历而放弃进入旅游行业,或者由于自身职业能力受限在就业中逐渐被边缘化,这些被边缘化的学生大部分迫于就业压力最终也选择了转行。所以会出现地方上旅游行业人才急缺,学校培养的学生却不匹配的尴尬局面。
2.旅游管理专业在专业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与社会需要脱节的培养模式
地方院校的宗旨是服务地方,作为地方上旅游人才的主要供给源,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等并不能结合地方需要和特点,老师缺乏实践经历和定期培训这些是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行业发展的特点和现状,毕业后也不能较好地为企业所用的主要原因。
2.2实践教学资金投入不足
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管理中,校内实训基地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就贵州已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来看,中职或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往往比本科院校更完整和专业,并且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老师指导学生具体的操作实践,而本科院校普遍重视教学、科研,相对于实践的经费支持较少,很多应有的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相对陈旧落后,实训基地功能简单,使用率低。
2.3实训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及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就目前安顺学院旅游学院的师资构成来看,一部分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来的,既缺乏系统的酒店、旅行社专业理论知识,又缺乏行业管理与服务的工作经历,因此在教学上也只能立足于课本,缺乏实践指导。学生最终学习的结果呈现两个特点:要不就是对本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要不就是发现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在实践中并不适用,导致对老师的教学能力产生质疑。因此,师资上的不匹配是难以完成高质量的实训教学任务的。
2.4企业、学校、学生在各自诉求上不统一
旅游酒店企业方面:一方面,实习生能有效地降低劳动成本,另一方面,从员工管理来看,相较老员工,学校能分担企业对于实习生的1/3或者更多的管理压力。基于这些考虑,企业希望学生实习期越长越好,大多要求在10个月以上,这样学生基本能蜕变成固定岗位的熟练员工,为企业所用。学生方面:由于实践机会少,普遍希望能够分次实习,轮岗实习,以此接触更多的岗位,学到更多的管理知识并得到合理的报酬。学校方面:主要的诉求是按教学计划完成实习实践的内容,希望在实习期间学生不出问题,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安排。由此可见,企业、学校、学生对于实习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出现问题往往会表现出各自为政的棘手局面。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方法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旅游管理专业必须针对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改革传统教学体制,创新实践教学内容,积极研讨职业能力提升的新方法,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3.1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发展规划
学院领导应该转变思想,意识到职业能力对于旅游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并从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上去调整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本着专业发展,规划先行的宗旨,做好职业能力的长期规划,如旅游管理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规划、旅游管理见习实习规划、旅游管理校内专业活动开展规划等。并且配备专门的老师负责各项计划的执行和实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操的学习和锻炼,为学生深入学习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未来进一步深造、就业和创业打好基础。
3.2搭建从校内到校外的专业实践技能平台
积极搭建从校内到校外的专业实践技能平台,校内平台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中心,辐射全校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和服务工作。校内专业活动的开展是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主要环节,就安顺学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过程来看:曾多次举办过“导游之星评选”“旅游日宣传活动”“导游与餐饮服务技能大赛”等大型赛事,在学校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旅游学院组织训练的“礼仪队”也长期服务于校内校外的各种活动,这些都一定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并且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不仅为专业品牌建设奠定了基础,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校外实践平台主要以教学基地为中心,从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三个方向(景区、酒店、旅行社)实施建设,与星级酒店、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大型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双方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3落实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内容
3.3.1校内专业实践活动项目
建设专业导游队。立足旅游管理专业实际,给学生创造一个锻炼及专业实训平台。常规活动:①在每年的迎新期间,为学生及家长导游讲解安顺及学院特色,使之成为学校宣传服务的重要窗口;②开展导游模拟大赛:主要为了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展现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精神风貌。
建立餐饮与客房实训兴趣小组:小组由专门实训老师负责指导,以现有校内实训实验室为中心开展实训活动。①定期开展酒店餐饮与客房服务技能大赛,以赛代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②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去合作酒店进行参观;③选取优秀代表参加省、市举行的酒店行业的相关赛事。通过不同层次的训练让学生了解行业的特点,同时提升服务技能。
3.3.2校外实践活动项目
景区方面:目前旅游学院已经将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安顺市兴伟石博园等作为教学实践见习基地。围绕见习基地主要开展以下活动:一是了解和熟悉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提升审美能力;二是做好沿途以及景区现场导游模拟工作,着重培养学生的导游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三是通过开展活动提升学术水平,完成见习参观心得。酒店及旅行社方面:以现有的黄果树迎宾馆、安顺市希尔顿逸林酒店、中天凯悦酒店、天瀑酒店、天悦旅行社、激情旅行社等实习基地为中心,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一是了解酒店的基本经营管理情况,酒店各部门的工作内容以及服务技巧;二是通过旅行社去实际感受“导游”“计调”等工作的主要内容,学习如何招徕客人、制作行程单、对客服务、旅游讲解等具体的实操工作。
4.提升实训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及整体素质,完善师资队伍培训机制
实训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直接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建设。在目前实训师资匮乏的情况下,可以从两方面着手来提升实训师资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是“请进来”,引进“行业精英”,或者积极与已有合作的实训单位、实习基地联系,邀请专家“进课堂”,现身讲解工作中的案例和体会,同时对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是“走出去”,实训师资应该定期去进行旅游行业职业能力培训,不断完善和丰富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同时还应定期去合作的实训基地挂职学习,接触实际的服务工作,进行实习调研,了解实习生情况,不断完善专业的实习环节。
通过这种机制,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与企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便于其本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毕业后的职业选择,企业和学生不再是简单的实习期的雇用关系,企业本身也扮演着教学的角色;学校和企业也形成良好的合作生态,互相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走访,而不再是实习期间单纯的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关系,学校为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便于企业发现更多的人才,便于学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便于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这是一件“三赢”的事,三者之间要形成合力,共同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必须采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方式。旅游专业的教师要把致力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作为己任,培养出企业所需的具有高素质的旅游综合性人才,真正成为地方旅游行业人才资源的供给源。
参考文献:
[1]邓勇勇。实践技能培养: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发展的引擎[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9)。
[2]张胜男。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方法改革之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2)。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题目 篇六
1、蚌埠旅游资源公共管理研究
2、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
3、基于就业导向的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改研究
4、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教学中的优化对策研究
5、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6、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旅游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7、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
8、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指导课程编制研究
9、基于内部控制的旅游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10、加拿大原住民生态旅游ppp项目的信用风险管理
11、宝兴阳光度假农场旅游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12、虚拟旅游教学的应用性研究
13、张家界旅游用地管理研究
14、我国旅游度假区管理体制研究
15、云南跨界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模式研究
1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对策研究
17、云南翁丁佤寨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建设与管理研究
18、苏州乡村旅游政府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19、景德镇a陶瓷能下分的捕鱼的文化旅游产品品牌管理研究
20、庄河市旅游景区“四维互动”管理模式研究
21、我国旅游度假区管理体制的研究
22、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旅游景区精细化管理研究
23、基于慢旅游理念下风景区游憩项目的建设和管理
24、长江三峡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
25、湘潭市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26、北京吉利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27、惠州商贸旅游学校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研究与分析
28、桂林景区旅游安全管理研究
29、九寨沟县生态旅游管理研究
30、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31、泰安市旅游行政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2、关于四子王旗旅游事业管理研究
33、地方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34、旅游业中低碳管理的运用策略以及对发展我国低碳旅游的建议
35、丽江市旅游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36、基于森林公园管理体制的山东森林旅游发展趋势研究
37、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营销管理研究
38、旅游企业供应链管理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39、大型旅游综合体建设进度管理研究
40、中英旅游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41、基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旅游管理本科高位就业能力研究
42、我国政府在公共旅游资源管理中的职能研究
43、s旅游公司在发展转型期的员工关系管理研究
44、张家界旅游景区危机管理研究
45、我国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研究
46、基于dpsir模型的旅游景区碳管理评价研究
47、地方政府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48、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49、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50、从业者认知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篇七
[提要]目前在中国互助旅游发展才刚刚起步,大多数互助旅游者在网络上建立联系,从而实现互助旅游。这种旅游方式除了更加的自由、自主外,而且非常的经济,同时能够充分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去。本文以互助旅游网站发展为线索,重点研究分析互助旅游网站现状及面临的发展障碍,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互助旅游网站健康发展。
互助旅游网站的产生及发展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完善的今天,人们在满足生存基本需求之外,更加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旅游者的这种需求的变化同时会导致旅游活动方式及其发展的变化,互助旅游应运而生。互助旅游就是将本来互相不认识的一些人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互相了解、熟悉,并且协商交换各自的家庭居住空间和必要的配备设备,或者约定相互提供旅游服务,从而达到节省旅游费用,提高旅游质量等目的。
互助旅游的出现吸引了目前众多年轻人以及爱好旅游的人群,互助旅游网站更多成为一个不同城市旅游者的交际圈子。国外互助旅游的平台出现的较早,例如 couch surfing,虽然它也吸引了不少国内的旅游者,可是国外沙发客互助旅游网站毕竟是全英文交流,受语言的限制,沙发客网站在中国还只是小众享受。
年国内终于有了一家自己的互助旅游网站。创始人是苏州的一个网民叫做仲一,2015年仲一在互联网上看到一条改变他人生的信息 国外盛行一种城市或居家互换旅行,居民可以给旅游者提供住宿和早餐,而旅行者则与他们分享旅行快乐。 这种新颖实惠的旅行方式让仲一产生了灵感,2015年4月,仲一的个人网站 游学中国 出现在了网友的眼前。仲一把自己欲寻求互助旅游的想法发布出去,也邀请全国各地的网友都来参与互换旅行,并且坦诚的公开了自己的个人信息。仲一的100天互助旅行,周游了全国16个省的31个城镇村寨,结识网友上百人下至16岁,上至66岁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所到之处全部由当地网友接待,除去交通费和景点门票,整个旅游总计花费才3,000多元,成了一次在当时看来难以想象的周游。信息的真实性吸引了网友的注意,一将这种旅行方式称之为 互助游 ,意思是互相帮助、互相接待来进行的旅游活动。随后,又创建了一个与网友以交换方式进行旅游的网络平台 仲一互助旅游论坛,提出 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的口号 鼓励更多的旅游爱好者尝试互助旅游,于是这种新鲜的出游方式逐渐被大家所知。2015年6月,仲一创办仲一互助旅游网络技术公司,开始对互助旅游进行专业化宣传推广。互助旅游网站在运作模式上大致相同,如仲一互助旅游网、中国互助旅游网、u客旅游互助网等都主要是以论坛发帖的方式来运作。
互助旅游网站发展面临的障碍
随着各种互助旅游网站层出不穷,已经有少量的互助旅游网站发展较为成熟,但由于互助旅游在我国发展仍然属于起步阶段,规模都不是很大,真正参与的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少,在其探索发展和运营过程中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安全问题。根据网上在线问卷调查显示,61%的互助旅游者认为目前互助旅游网站在安全性方面还做得不够完善,33.5%的互助旅游者认为目前的互助旅游网站缺乏具体的信誉等级,还有5%的旅游者认为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
信任问题。通常旅游者们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但是难以全面或正确地进行认证,虽然现在许多网站都要求旅游者们将自己平时真实的生活信息拿来和网友分享交流,从而产生信任,但是网络本身毕竟是虚幻的,对于互助旅游,目前的网络平台没有具体的信用度和经验值,导致一些旅游者对互助旅游望而却步。
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问题。在活动的组织上,很多都是网友自发组织的,网站的管理人员只是对帖子管理,没有深入到旅游者的活动当中,因此在旅游活动中,许多事项没有明确的规定,如接待费用是否aa制;接待的网友是全程陪同旅游还是只是部分陪同;接待方的 地主 不是与你进行互助的网友等,诸如此类的矛盾导致双方主体产生违背互助旅游初衷的不愉快经历。
提供的附加服务还不够完善。互助旅游的配套服务体系的`缺失导致互助旅游的质量大打折扣,如发生纠纷没有具体的反馈投诉机制;旅游者景点、地主接待状况等级不明确;网络社区安全无法保证等。
缺少专业旅游服务机构。互助旅游包括网络、旅游两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在网络运营的同时需要专业的旅游服务机构提供一些专业化的服务,例如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导游、线路设计等从而让旅游者的旅途无忧,同时,还可以提供保证金制度,让招待您的沙发客交保证金给第三方机构让其代为保管,在旅游体验结束后返还,如果一方违约则将违约方交纳的保证金交给受害方等等一些类似的措施。目前的一些互助旅游网站提供这些专业服务的项目相对来说还比较少。
网络社区的活跃人群比较固定。在互助旅游网站上,人们通过在论坛、bbs上发帖相互交流,而在这些论坛上比较跃,发帖较多的都是一些固定的人群,其他一些会员仅仅发过一次就再没有活动过,很多用户都只是随便看看帖子等,而没有什么能够刺激他们加入、融入进去。目前网站还缺少吸引新的注册用户来网站交流发帖,在扩大活跃人群方面还没有一定的措施。
互助旅游网站发展对策
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论文。一是与旅游政府部门合作,上传身份证明时,该信息只能由公安部门才能查询到并且由公安部门核准和认可,从而提供更加规范化的安全保障措施;二是完善相关的法律保障措施
许多互助旅游网站的开设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盈利,有的是个人兴趣,网络市场相对来说比较的混乱,因此需要相关法律保障部门的关注,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规范网络社区、正确引导互助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三是引入保险机制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消费者的损失,可以采取保险机制,与保险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合作,提供诚信保险、旅途保险等等,从而保障互助旅游者的利益。
明确和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与互助对象确认互助细节。如果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旅行目的地,那么可以通过网站选择感兴趣的互助对象进行交流。在达成互助意向之后,来访者需要向 地主 说明自己的行程安排及帮助需求, 地主 需要告知来访者自己所能提供的帮助。到达时间、是否需要接机、住宿安排、旅行线路等环节应在出发前得到确定,从而减少旅途中产生的争议和矛盾。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