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优秀9篇)-能下分的捕鱼
时间:2023-05-28 19:00:27
我国是世界上出现自然灾害非常频繁的国家之一,作为学生的我们也需要了解这些事情,能够积极的防灾减灾,做好各方面的预防措施。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小学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 篇一
主题:加强防震减灾,关注生命安全
时间:20__-10-18
地点:多功能报告厅
参加人员:五、六年级全体师生。
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家的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提高同学们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一)、活动意义:
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同学们通过活动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初步了解地震、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掌握相关的防震减灾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确地震时的疏散路线,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尽可能的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活动内容:
由主持人致词,宣布这次班会活动正式开始,并宣布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加强防震减灾,关注生命安全”。
1、首先,先由大家相互交流,了解地震的成因。
2、通过播放地震成因相关影片和展示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地震知识的ppt,向大家阐明是地震以及它的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和其他各灾害之间的关联性,使大家对地震及其一系列的地质灾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由工商管理一班发言人、工商二班发言人、我班发言人轮流上讲台发表自己在地震时的亲身经历,感悟,总结以及对地震知识的补充和扩展,发言期间,发言人语言幽默风趣,气氛热烈,同学们兴致勃勃,教室里频频传出欢快的笑声。
4、由辅导员老师向大家重点介绍地质灾害的防御工作和在灾时自防自救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几秒钟,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一楼或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是在高层,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
(2)人多先找藏身处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坚固的三角形区域内,如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不能行走楼梯或搭乘电梯,更不能慌乱中跳窗。
(3)远离危险区如在路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空旷地区。如操场,广场等。
(4)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5、全体同学当场进行地震演练,听到警报后,前后排同学分别从教室前后门有序离场。
(三)、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成功的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学习到了地震及其相关地质灾害活动的知识,提高了大家对了防震减灾安全意思的重视程度,加深了对自防自救方法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 篇二
为推动小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增强地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营造和谐的生产生活氛围,按照市、区应急办关于举办“防灾减灾日”活动工作的。要求,拟于6月6日在社区开展“防震减灾”演习活动。现将活动方案制定如下:
一、活动主题
防震减灾、从我做起
二、活动安排
(一)活动时间:20xx年“5.12”上午10:00。
(二)活动地点:社区广场
(三)参加人员:社区部分居民、社区保安
(四)现场指挥:书记
副指挥:主任、以上2人组成演练指挥组
(五)活动内容
(1)完成演习步骤
(2)悬挂主题横幅、标语
(3)发放“防震减灾”相关宣传材料
(六)演练步骤:
(1)社区居民听到哨音后,经楼道撤离,向疏散地集结,在路边站有标兵(戴红袖标的保安)指示疏散方向。
(2)居委会干部带领居民进行疏散,往临时避难场地(广场绿地)集合。
(3)居委会干部将带往集合点后向指挥组报告。
(4)指挥组将已疏散居民统一带往地区疏散点(广场)。
(5)演练完毕,街道领导讲话。
三、演练要求
(一)、参加活动的各成员按照分工,明确各自职责,按照活动要求精心准备,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二)、参加活动的各成员于20xx年6月12日10:00到达活动现场,遇到问题及时与指挥组沟通。
学生防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地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震带给社会和人们的危害和影响,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2.通过对学生进行防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对待突发地震,学会在突发地震面前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进行合理的自我防护,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防震减灾的正确应对措施。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身感受地震的危害,能够在发生灾难时采取有效措施。
教学内容:
一、地震的产生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二、地震的危害
汶川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
截至2009年5月25日10时,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1000多名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
三、地震的预兆
1. 地下水异常。
由于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使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或者使地壳内部气体和某些物质随水溢出,而使地下水冒泡、发浑、变味等。
井水是个宝, 前兆来得早,
天雨水质浑, 天早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 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
2. 动物异常。
震前一、二天,牛、马赶不进圈,乱蹦乱跳,嘶叫不止,烦燥不安,饮食减少;一些猪羊不吃食,烦燥不安,乱跑乱窜;狗狂叫不止;鸡不进窝,惊啼不止;鸭不下水;家兔乱蹦乱跳,惊恐不安;鸽子在震前数天惊飞,不回巢;密蜂一窝一窝地飞走;老鼠反应最灵敏,在震前一天至数天,老鼠突然跑光了,有的叼着小老鼠搬家;有些冬眠的蛇爬出洞外,上树;鱼惊慌乱跳游向岸边,翻白肚等。
震前动物有预兆; 老鼠搬家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拱圈; 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麻蛇早出洞; 鱼儿惊慌水面跳。
3. 地光和地声。
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夕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兆。 地震有“前震一主震一余震”的规律,要注意掌握,防止
四。如何做好防震工作
1.做好防震演练
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明确地震时的疏散路线,当地震来时,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撤离到安全地带。
五。地震时的应急措施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
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今年“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主题,大力弘扬我国传统防灾减灾文化,弘扬在应对汶川、玉树地震中凝聚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以及在应对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彰显的抗洪救灾精神。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师生生命财产为根本,以预防和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为重点,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增强师生防灾减灾观念,全面提升师生应对各类灾害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主题
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三、活动时间
20_年5月7日至13日(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四、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_
副组长:_
成 员:_
五、活动内容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对学校安全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摆在学校议事日程上,作为学校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大力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1)制定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措施、方法等;
(2)5月9日,在校内显示屏上滚动显示宣传标语,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3)5月8日至13日,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3、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1)5月9日、10日,政务处安排,利用校园广播进行宣传,其主题《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2)组织以班为单位开展“校园安检我参与”的活动,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校园安全大检查,写出自己的检查报告(不安全的行为及设施,以及好的建议)。
(3)各班围绕“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有关知识。
(4)5月11日大课间时间,开展防震应急避震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
4、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5月10日,由学校综治办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的教学楼(楼道、教室、功能室等)、校园环境、学校师生思想工作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六、活动要求
1、各年级、各班级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使每位同学知晓防灾减灾知识,增强自救自护能力;
2、强化责任,严密组织,确保防灾减灾活动取得实效。
防震减灾的主题班会教案 篇五
一、教学设计说明
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播放视频素材,学生搜集资料、交流汇报、发表看法、模拟体验等构成教学活动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重过程、重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习得技能。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开展组内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悟生命的脆弱,提高对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引导学生对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各类危险的关注,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安全防范、自救意识。
3、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知识和技术,学会保护自己,为自己的建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教学过程
1、地球的构造(播放视频课件)
地球的内部好比一个煮熟的鸡蛋,最外层相当于蛋壳的部分叫做地壳,平均厚度为35.4千米,由各种岩石和土壤层组成。地球的中间层相当于蛋青,叫做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由成分复杂的岩浆物组成,温度高达1000-2000℃。地球最内部相当于蛋黄的部分叫做地核,半径约为3470千米,由铁、镍等很“重”的物质构成,温度可达5000℃,压力高达几百万帕斯卡。多数构造地震发生在地壳的岩石层内,也有的发生在地幔的上部。
2、地震(学生汇报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
地震,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地动。它像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地球表层的快速颤动叫地震。所以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运动的一种表现。
3、地震时刻都在发生(学生汇报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
全球每年平均要发生1500万次地震,每2秒就有1次地震发生。这些地震绝大多数都很小,只能用灵敏的仪器才能观测到。能够形成灾害的地震,全球每年只有1000次左右,其中能造成重大灾害的大地震,平均每年只有十几次。
4、几个常用的地震科学名词(播放视频课件)
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中:地面上与震源相对的地方,叫震中。震中距:地面上任一地点到震中的距离。震中区: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或者说震源到地面的距离,叫震源深度。我们把地震发生在60公里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60-300公里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
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会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扩散一样。
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快点作出防备。
5、地震的大小分哪些?(学生汇报)
大地震:震级m≥7级的地震
强震:6≤m<7级的地震
中强震:4.5<m<6
有感地震:3≤m≤4.5
弱震:3<m级的地震
6、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课件展示)
震级反映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因此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表示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因而烈度在地面不同的地点各不相同。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等多种因素有关。
四、教学总结:
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本节课,在课前准备和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你的收获和感想是什么
小学生综合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章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感受父爱的伟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到父子之间的爱与信任。读中感悟,读中表达。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二、大声快读、整体感知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了解课文故事的梗概。读的过程中画下面不
认识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
三、接读课文、复述故事
操作:选定几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记录出问题的地方,然后集体纠正;指定一二名同学复述故事的梗概。
四、小声细品、提出问题
要求:轻声读课文,可以通篇读,亦可选择重点段落细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线画出来打上问号,把自己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感悟。
五、归纳问题、小组探讨
操作:老师归纳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小组的形式集体探讨,边探讨、边读文、边记录。老师巡视深入小组与其共同讨论,要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六、整理思路、班机汇报
各组指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七、整理笔记、反思收获
整理自己在这节课中所提过的问题、参加讨论的问题及得到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学生谈生活中的幸福小事。引出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谈生活中的幸福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爱与幸福,并借此引学生走进文本,在阅读中感悟真爱、享受幸福。)
二、回忆课文,整体感知
1、回忆文中哪些人物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出理由。
2、地震中的这对父子的所作所为,缘自于父亲曾经说过的
一句诺言,找出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设计理念:由生谈印象深刻的人物,引出文章的重点句子,培养学生初步阅读后对文章重点内容的把握能力。)
三、把握重点,深入体会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找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句话首先出现在课文的哪一
段?
2、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父亲想到这句话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3、透过父亲的表现体会父亲的心情、态度上的变化,理解“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含义,初步感悟父亲坚定的爱的新年。
3、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4—11)自然段
1、父亲带着坚定的新年开始挖掘时,其他孩子的父母是怎样的表现?结合课
文说一说。
2、透过这些孩子的父母的表现,体会他们心情、态度的变化。
3、还有谁阻挡父亲的挖掘?他们是怎样阻挡的?
4、播发录象:《大地震》片段
师:此时阿曼达所在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认为孩子还会有生还的希望吗?
5、带着坚定的信念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三)学习12自然段
1、从哪一段中可以看出父亲抱着坚定的信念挖掘儿子,找到后读一读。
他挖了很久,没人再来阻挡它。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它。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2、读一读原文,这段话少了哪写内容?加上这些内容有哪些好处?
同桌讨论后,大家一起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来理解:
(1)抓住数字和外貌描写体会父亲在漫长的挖掘过程中,憔悴不堪、极度疲惫。从救助儿子的艰辛中体会父亲那坚定的信念。
2、想象父亲挖掘的画面,体会父亲的伟大。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父子听到对方声音的激动与喜悦。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生分角色读后,学生互评。
(设计理念: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交流,重在提高朗读能力。)
(五)阅读课文,想想阿曼达所处环境里会怎样想,会对同学说什么?
过度:爱、信任让废墟下的儿子执著等待38个小时,废墟上的父亲顽强挖掘38个小时,他们共同坚守同一个信念、一句爱的诺言。
废墟上的父亲和废墟下的儿子图及“不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
生齐读。
(设计理念:师运用语言进行情景创设,帮助学生想象,从中体会到阿曼达靠着对父亲的信任执着等待,深刻感悟父子的爱与信任。)
(六)学习23自然段
1、借助文中的一幅插图,结合文章内容现象父子会说什么?
斧子乡间图及下段文字: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把!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阿曼达?
(设计理念:再次感悟父亲的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给了儿子力量,让儿子如此坚强,如此伟大。)
(七)学习最后一段
父子拥抱图及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朗读,体会阿曼达父子的了不起。
(设计理念:“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要想促进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教师有必要向学生有选择地推荐课外的文章、书籍,把他们引向课外,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还能借此广大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总结:
同学们,阅读是一个感悟的过程,也正是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这人间伟大的爱。这样的灾难不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但这样的爱、默契、信任却源于每个家庭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正如课前,同学们谈到自己和父母之间的那种幸福的爱,正因有了这些爱的基石,灾难中才会出现奇迹。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爱,用心去给予爱,用爱创造出生命的奇迹与辉煌。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子
坚强
勇敢
责任心强
富有爱心
14个孩子脱险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 篇七
【活动主题】
自然灾害是无情的,很多人的生命都是丧生于自然灾害,其中特别是震的破坏性最强,这次班会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震,也期望大家能在这节课中学到震逃生的方法。
【活动目的】
1、经过这次班会,让学生明白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震基本知识,教育学生发生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方躲避。
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视频播放,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在漫长的人生路中,总要有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我们是否注意到身边的危险。
“防险之心不可无”。震时有发生,我们是否明白注意安全、注意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恶魔总是来找无知的人。今日,经过班会我们将更多的了解一些震知识,让我们未雨绸缪,为我们的生命买一份保险,为我们的生命加一把锁。
二、震知识知多少: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震基本知识,感受震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1、展示震后的相关图片。
2、了解唐山大震(播放视频),汶川震。
三、震防护知多少:让防震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备无患。
1、震发生时如何应对
(播放震逃生教育短片)
2、补充: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a、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b、使伤者先暴露头部,坚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c、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d、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四、震无情人有情:献出自我的一份爱心。
1、讨论:当震发生时,作为非震区的我们应当怎样办
生:
(1)号召我们身边的人为震灾区人民捐助物资。
(2)时刻关注震灾情,必要时做好震防范工作。
2、课件展示震后为灾区献爱心的相关图片
【活动小结】
震十分可怕,因为它不可预测,威力大,可是如果我们做好了挑战“天灾”的思想准备,震的威力也就在它没有发生前降低了许多。同学们,平时看一些自我保护方面的书籍,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 篇八
一、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能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
二、内容简介
“防灾减灾日”意义。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
三、活动过程
1、“防灾减灾日”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自今年起,国务院确定每年的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2、对我国影响的几种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
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灾害、洪水灾害、凌汛灾害、地震灾害。
大风灾害:风力达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成为大风。危害性大风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热带气旋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冰雹灾害: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赤潮。
其它灾害还有很多。
3、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
(1)、地震的自救常识
——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学校人员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演习动作示范
地震来临时:学生在课桌下、墙角、梁柱下以书包或任何坚固物品,保护头部,就地掩护。背部朝外,以坚固物保护头部,避免碎玻璃刺伤,安静等候主震过去!在地震暂停时,进行第二阶段,头顶书包或者坚硬物,有秩序疏散。重心尽量放低,快步向前走,不推挤,不喧哗。
疏散前进时尽量靠走廊和楼梯两边依序向前快步走。有秩序的疏散到操场、小广场等空旷的地方。
(2)、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
4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美国和墨西哥两国近期发生了猪流感疫情,另有多个国家报告发现疑似或确诊的猪流感病例,猪流感是一种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可同时感染人和猪。人感染猪流感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猪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
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预防猪流感须知:
?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室内保持通风;?
(3)、其他常见情况自救常识
1、如遇到了火灾,首先保持5秒钟的镇静,尽快选择一条切实可行的逃生路线,如经常使用的门、窗、走廊、楼梯、太平门、安全出口等。在打开门、窗之前,必须先摸摸门、窗是否发热,如果发热,就不能打开,应选择其它出口。如果不热,也只能小心地打开少许并迅速通过,然后立即关好。当你熟悉的通道被烟火封锁后应该先向远离烟火的方向疏散,尽量避免向楼上疏散。同时,一旦到达一个较为安全的地方,决不要停留在原地,应迅速采取措施,向着火层以下疏散。当然,是能到达地面。
2、如果衣服着火,立即躺下并用手遮住脸部,身体不断滚动以扑灭火焰——遮住脸部可预防脸部被烧伤,制止热气和烟雾进入肺部。油锅起火,要迅速关上煤气,并将锅盖平推到锅上,或将大量生菜倒在火上灭火。
3、电器起火时,要先断电,再用湿棉被、湿衣服把火压灭。电视机、电脑起火时,要从侧面靠近灭火,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雷雨天气,太阳能热水器用户切忌洗澡。
4、眼睛被化学物品灼伤后,应把整个面部泡在清水里,连续做睁眼和闭眼的动作。冲洗后,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5、烫伤后,应在第一时间用冰矿泉水或清水冲伤口10分钟以上。如烫伤较轻无伤口,可用獾油、烫伤药膏或牙膏涂在患处。如伤口严重,不可使用烫伤药膏或油剂,不可刺穿水疱。
(4)、特别提示
?每个家庭应当准备一个应急包并放在离门口较近的位置。
?家庭应急包中的必备品包括:可供3天的不易变坏的食物和水、电池供电的收音机、手电筒、多用_、卫生纸、雨具、口哨、地图、绳子、药品和亲友通讯录。
4、小结
5、倡议书
小学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 篇九
在地震中,许多生命瞬间被吞噬,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掌握危难时自救的方法是必需的,学校人群相对密集,是事故易发地点,为了培养学生逃生自救技能,确保学生生命安全,我校制订了“校园防震、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方案”,并进行了实际演练。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校园防震演练小组,并召开小组会议,部署演练工作。会上,郭校长要求全体成员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防震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对于这样的大规模的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各年级要层层落实,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为了使得演练方案安全可行,认真研讨,对演练方案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使演练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对象都作了具体的说明。
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听到校长的宣布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各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师生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
11月28日下午3时,校园铃声长鸣,防震、消防逃生演习活动开始。在场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报告校长。各班向校长汇报,校长对演习活动进行简要总结。校长宣布防震、消防逃生演练活动结束,请各班有秩序地回到教室,要求班主任就本班参加这次演练活动立即进行分析、小结。
这次活动全校师生参加,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安全区域)只用了不到30秒钟,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不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消防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存在的不足:
个别学生有不严肃的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