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能下分的捕鱼
时间:2023-06-25 09:41:00
课 题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一
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塘小学 罗永维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 = 42÷6 = 72÷9=
2.能填几?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提出问题,引出笔算。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即将就要举行了,需要布置会场。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
(2)动手操作:请同学上讲台进行分一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加法和减法中,我们都能用竖式来计算,那么除法如何列竖式来计算呢?
(6)(课件出示:竖式)仔细阅读课本p50页,看看这个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各部位的名称)
27÷3=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打算将班级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23盆花平均每组摆5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动手操作: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认识余数: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我们就把这3盆叫做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当余数是0,也就是没有余数,刚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结余数的含义
余数就是不够再分而剩余下来的数,就像分5盆一组,3盆因为不够分成一组,而是剩余下来的,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完成51页做一做。
2、现在从小袋子中拿出50个小方块,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剩余几个?你会列算式和列竖式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四、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数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
课本67页的例5以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地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并能够结合商和余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正确含义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卡片,说得数)
27÷9= 32÷4= 42÷7= 16÷8=
30÷6= 24÷3= 10÷2= 15÷3=
2、解决问题。
(1)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
(2)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装3筐,平均每筐装多少?还剩多少棵?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5,出示教材。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从教材的题目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有效信息呢?
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同学们,想一想,“至少”是什么意思呢?
( 就是最少的意思,要想租的'船最少,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
师:该怎么解答呢?
(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4,应该用除法解答。)
22÷4=5……2
5
4 2 2
2 0
2
师: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
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5表示船的条数,单位写条,2表示剩余两人,单位是人。
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写的时候要静心思考。
(板书)22÷4=5(条)……2(人)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是5条吗?那余下的2人怎么办呢?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
预设:生1:安排5条船不够,剩下的2人坐不下。
生2:多出2人,应该再租1条船,一共要租6条船。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分桃子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算式表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
2、借助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巩固学生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课件,桃子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整理课堂,师生问好!
1、出示课件(6个桃子,每2个摆一盘,要用几个盘子?)
2、请2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生:要用3个盘子
师:6个桃子每2个摆一盘,要用3个盘子、6÷2=3(盘)
(说说各数字的意思表示什么)
3、出示课件(7个桃子,每2个摆一盘,要用几个盘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摆一摆)
师:为什么这个桃子没有摆进盘子?
生:因为每2个摆一盘,一个不够一盘,就剩下1个
列示:7÷2=3(盘)1(个)
7个桃子,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一个。省略号表示剩余,1表示剩下的桃子,叫余数。
做练习(13个圆,2个2个地圈,圈了几组?还剩几个?)
4、出示课件:摆小棒,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8÷4=2(个)
分组练习用不同根小棒摆正方形,9根,10根,11根,12根,
9根9÷4=2(个)。.。1(根)
10根10÷4=2(个)。.。2(根)
11根11÷4=2(个)。.。3(根)
12根12÷4=3(个)
观察余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得出结论:余数总比除数小。
5、练习用一堆小棒摆六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剩几根小棒?为什么?
6、余数有可能是几?
(1)x÷8=x()
(2)x÷4=x()
余数最大可能是几?
(3)x÷8=x()
(4)x÷4=x()
6、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总比除数小
7、课下作业:完成60页第2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余数,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意识和动手操能力、观察对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细心观察、仔细思考的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很高兴我们能相聚一起,在数学大本营里,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我们的口号是:数学大本营,快乐伴我行。(课件展示)
咱们一起做个“猜手指”的游戏,从大拇指开始数至小指,依次往下数。当你说到一个数,孙老师就能知道这个数会落在哪个手指上,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学生挑战,教师应战。)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猜的这么快吗?这个游戏中藏着数学秘密呢!想知道吗?学完这节课,答案自然就揭晓了。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学习例2
(1)收集信息
师:我们班要举行联欢会,同学们准备用一些花来装扮教室,这样教室就更漂亮了。(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从图中收集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谁会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自主做题)
生:一共有23盆花,每组放5盆。
生:求能放多少组,还剩下几盆?
生:这是再求23里有多少个5,要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3÷5。
生:我还会列除法的竖式(师板书算式)
(2)动手操作:(课件展示)师:这道题的结果是多少呢,先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摆一摆。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组,最多可以分几组?还余几根?(独立完成,再展示结果。)
(3)汇报评价:在小组内说摆小棒的过程,再汇报。
生:把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组,最多分成了4组,还剩下3根。(师同时板书答案)
师:看来,23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4组,还剩余3盆。()剩下的还能再分吗?为什么?(课件再次展示,进行着重强调。)
生:不能再分了,剩下的3根不够摆一组的。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候候正好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在数学上,我们把剩下的不够分的数就叫余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4)认识余数
边板书边讲除法家族里的新成员——余数。
师:请跟老师一起读。
(5)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读法。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除法家族里的每个成员?每个成员各表示什么?这个算式怎么读?
强调:老师查字典知道“余”表示剩余的,多出来的,余数就表示剩下不够分的数。
(6)竖式计算
师:有了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把这道竖式计算出来。
生进行竖式计算。
师:你列的竖式是否正确?数学课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请我们走进课本,用心阅读51页例2图。
边读边思考:a、如果不分小棒,商是几?怎样知道的?b、23下面的数是几?它是怎么得到的?c、余数是几?是怎么得到的?
d、你知道余数表示什么?(课件依次展示)
小结:我们可以得出除法竖式计算三部曲:商、乘、减。(课件)
(7)展示竖式。
2、练习。
师:同学们学会了吗,敢不敢接受挑战。
(1)小试身手
(2)知识城堡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学习例3
(1)探究关系:如果刚才的例2中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18盆,……,25盆呢?你会列式计算吗?
(2)合作完成。
(3)汇报结果:题目越来越难了,你怎么算得越来越快啊?有什么窍门吗?
(4)小组合作:
师: a、请观察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b、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同桌讨论,再互动交流)
追问:为什么余数是依次增加了?(一个量在变,所以改变了另一个量。原来被除数在变,会引起余数的变化,被除数每增加1人,余数就会增加1。)
2、归纳总结:所以,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反过来怎么说?
3、智慧冲浪:
(1)下面这样计算,对吗?错在哪里?
(2)知识城堡2.
(3)我是小法官。
四、课堂总结,交流释疑: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有什么疑问?
五、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开心小游戏:猜手指
猜手指游戏是几个数字在循环?列式就是:( )÷5=( )…(),这个游戏主要看余数:如果余1,这个数会落在大拇指上;如果余2,会落在食指上;余3,落在中指上;余4,落在无名指上;会不会余5?如果没有余数,就落在小指上、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快速进行猜手指游戏了吧?(和同桌互做两个,学生根据结论,做游戏验证。)
2、智慧小博士。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小棒、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借助直观操作和有趣的习题,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并喜欢数学。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正确地运用表内乘除法进行计算,并且能够熟练地解决有关乘除法问题。本节课课前已经让学生准备学具和预习,已经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继续分,只能剩余”,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还要让学生知道分后剩余部分即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表内除法
表内除法口算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表内除法了,并且学的非常棒,老师这里有几道没有写得数的除法口算题,想请同学们一起来回答一下,读算式并直接说出它的得数。(鼓励)
2、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同学们喜欢吃草莓吗?儿童节到了,有一个班的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个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个草莓,可以摆几盘呢?同学们可以用小棒代替,摆一摆。6根小棒,每两根分一份,能分几份?(巡视指导)
教师:同学们是不是像屏幕上这样分的,那同学们能不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请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请两名同学到黑板示范)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强调单位的书写、算式每个部分的名称)
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
生:因为是平均分。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
(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同学们在摆果盘的时候发现原来有7个草莓,现在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呢,请同学们再次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7根小棒,每两根分一份,能分几份呢?(巡视指导)
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不能摆到盘子里?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师:我们把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板书:余数)
(2)平均分时有剩余,引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再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写在练习本上。(请两名同学到前面示范)
生:学生写出除法算式。7÷2=3(盘)……1(个)
教师: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
生:学生汇报。(大家再一起读一遍)
师:那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
生: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剩余一个”
(3)通过习题巩固认知p60
(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观察课件,找出规律
有的同学用小棒摆出了这样的规律图,请你接着写出13根,14根,15根的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除数都是多少?
余数都是多少?
余数可能是4吗?余数可能比4大吗?
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3)拓展———摆五边形,三角形
2、通过习题巩固认知(课件)
(四)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
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准备:
水果卡片(不同的水果),鲜花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请同学们运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
2、学生摆、问老师、老师答。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图意,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校园情景,认真想一想哪些使可以用除法来解决问题的?(课件展示)
学生提出问题
2、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a.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b.动手操作:
c.提问思考:
d.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e.你能说说列竖式的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吗?
(2)教学例题2。
a.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b.仿照例一的方法进行探究,发现有什么不同?
c.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d.尝试列式:23÷5=4(组)……3(盆)
e.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f.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g.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比较
观察一组列式,你能发现什么?
a.课件展示
b.小组讨论
c.全班交流
d.小结:
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
1、猜猜看:课件展示,学生猜
2、拓展题:
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
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